注意!这7种文玩是“假货重灾区”,除了坑钱,真的一无是处!
央视曝光仙游有商家用8毛钱假证书,把几元血檀手串包装成每吨40万元的小叶紫檀,警方已控制当事人
央视曝光仙游有商家用8毛钱假证书,把几元血檀手串包装成每吨40万元的小叶紫檀,警方已控制当事人
随着韩流风靡全球,大量假冒的K-pop商品正通过线上渠道涌入韩国市场,不仅严重扰乱了国内市场秩序,也对本土商家的生存构成了巨大威胁。韩国国会议员对此发出警告,指出这一堪忧的趋势正侵蚀着作为韩国全球影响力重要引擎的文化产业。
凌晨两点,某直播平台的主播嘶吼着“最后一批原厂尾单,卖完就下架”,屏幕上不断跳动的销售数字背后,是成本仅50元、售价却高达800元的“名牌”卫衣。
就这一手,让某些主播半年卖出70万,利润率飙到2400%——贩毒看了都沉默。
近日,新加坡警方再度出击,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两名分别为37岁与48岁的女子,因涉嫌在网络平台上销售冒牌包、墨镜和钱包等名牌仿制品,被刑事侦查局逮捕。警方在突击行动中共起获超过250件仿冒商品,总价值超过4万2000新元。
越南广宁省经济警察局雷霆出击,揭开了一场令人震惊的跨国假货走私大案!一个由中国籍人士操控的犯罪团伙,将数千件冒牌“动力”(Động Lực)和“升龙”(Thăng Long)体育用品偷偷运入越南,企图以低价“高仿”蒙骗消费者。结果,这场精心策划的假货“生意”被
说到假货,很多人心里都知道,那些直播间只卖几百块的“高端大牌”,绝大多数不靠谱。可现实就是,一边天天喊着要打假,一边假货还火得不行。这事到底是怎么了?利润高得吓人,消费者还争着去掏钱,到底图个啥?今天咱就来好好聊聊这个现象。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超市货架上拿起“老干妈”,回家拆开尝一口却满是怪味,仔细看包装才发现,“陶华碧”变成了“陶碧华”。
“在京东买家电放心”,这句我信奉多年的话,如今成了刺向自己的利刃。花479元在京东“康佳官方旗舰店”购入的43英寸4K电视,拆开包装的那一刻,八年的平台信任便开始瓦解——这台贴着“KOAIKA”标识的电视机,竟是台以次充好的假冒伪劣产品,而后续商家甩锅、官方客
一听说要维权,就怕请律师花钱、上法庭耗时间?其实现在仲裁早变简单了——不花一分钱、最快3天搞定,自己就能操作。今天用3个真实案例,教你避开坑、用对新规,看完就能解决工资拖欠、假货纠纷这些麻烦事。
当义乌工厂生产的LABUBU玩偶以2.67美元的价格出现在美国速卖通页面时,泡泡玛特正品Mega LABUBU正以10585美元的售价陈列在纽约潮玩店——这场价差3964倍的较量,终于在2025年夏末引爆了中国潮玩行业最大规模的跨境维权。泡泡玛特一纸诉状将18
这是一条不算热闹却绝对“出名”的假货一条街。一天里来来往往的人不少,大多数看起来平凡,但在他们手里,拎的包、穿的鞋、涂的妆,几乎有一半都不是正品。别嫌夸张,这不是危言耸听。这儿的每一个角落都藏着各种真假难辨的货色,利润竟然能高达2400%。你要问这些买家图什么
现在的收藏市场出现了这样的一种乱象,市场中那些合规经营的商家,反而比不上那些黑心经营的商家,可能在生意场上总会有这样的一句俗话,想要挣钱就做黑心买卖。然而那些老实经营者到最后却挣不了多少。钱币收藏市场也是如此,现在良心商家确实很难做,因为大家在良心和挣钱上也很
网红“小鱼丸子”这事儿哪是简单偷包,简直是把“熟人作案”玩成了“精密骗局”,靠着“闺蜜”身份混进圈子,把朋友家整墙爱马仕都换成了假货,涉案金额一路飙到600万,现在人直接进了看守所。
近日,网红“小鱼丸子”(抖音账号,20余万粉丝)被多名博主实名指控,以借宿为由携带大型行李箱进入朋友家中,趁夜间用高仿假货调包正品奢侈品,包括爱马仕、香奈儿等名包及珠宝首饰。她长期观察受害者常用款式,提前购买同款假货实施替换,并利用“二手奢侈品从业者”身份掩盖
他创设账号的目的一方面是因为之前被人冒名顶替来卖货牟利,或者对他进行造谣。
2015 年香港苏富比春拍现场,一枚直径 3.9 厘米、刻有吴佩孚肖像的 “中华民国十五年纪念币”,在多轮激烈竞价后,最终以 9145 美元落槌,按当时汇率折算,相当于 6.2 万元人民币。更令人震惊的是,经 NGC(美国 - numismatic Guara
家里人边吃晚饭边刷手机,刚夹了块土豆,还没咽下去,手机里方丈那段喊话老陈的视频就弹出来,家里小舅子一拍桌子,说这人咋说话这么冲?
1981年春节前夕,洛阳城南的烟云涧村突然驶入几辆警车。村民们聚集在村口,脸上写满困惑。警方的目标是方兴庆,一个在村里以乐于助人闻名的普通农民。警方的怀疑源于一批被查获的"文物",这些物品被鉴定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而线索指向了烟云涧村。方兴庆被带上警车时,村民
要说俄罗斯食品,其实挺冤的。他们那儿的巧克力用料实在,面粉都是高筋的,连奶粉都比国内的香。但架不住有些奸商太会钻空子,2019年就有报道说,河北某厂用代可可脂冒充俄罗斯巧克力,包装印得跟正品一模一样。消费者上当几次后,现在看见俄文包装都条件反射觉得是山寨货。